高新区党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建系统思维,以“1+5+N”总体布局为统领,紧扣“五新”目标,以《云南省政商交往正面清单》为准则,制定565net必赢官方网全面服务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通过建机制、强服务、树品牌、严监督,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注入强劲动能。
树牢党建“风向标”,领航亲清服务新格局。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党建引领发展的“先手棋”,创新服务机制,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一是织密“责任网”。成立由党工委牵头、企业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党员骨干组成的服务专班,建立“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通过“定期走访+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用地审批、用工短缺、融资困难等诉求,确保问题快速响应、高效解决。一季度,区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研93天,现场办公16次,解决问题17个。二是畅通“快车道”。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招商先锋队”和“服务企业先锋队”,开展为企“帮办代办”专项行动,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1—4月开展“帮办代办”21件,解决企业问题11个。整合行政审批、税务、市场监管等职能,优化“一站式”政务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依托高新“税小雷”红色阵地,构建“大厅受理+工作室衔接+服务团队支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接续推进“非接触式”“数电票”办税服务,推动减税降费、人才补贴等政策“直达快享”。三是架起“连心桥”。建立党员包联企业“五员五到位”机制(政策宣传员、发展调研员、事务协调员、执法监测员、环境监督员;政策宣传、问题收集、跟踪解决、党建指导、落实监督五到位),通过“送政策、解难题”全程服务,推动惠企政策精准宣贯落地,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双融双促。
激活融合“新动能”,构建协同发展强引擎。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以党建链贯通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一是人才引育“双提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产学研党建联盟”,以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建立“党员人才库”,吸纳更多高端人才落户高新区,目前,促成校企合作项目10余个。围绕前沿技术、产业趋势和党建知识开展培训,定期举办“技能提升红色课堂”,提升党员干部的专业技能和党性修养,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二是科技赋能“破瓶颈”。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成立“科技服务先锋队”和“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积极探索“科创基金”支持企业研发,引导企业加快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三是产业链“协同攻坚”。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核心,建立产业链党建联建联创平台,在正面清单允许范围内,组织产业链党员技术骨干跨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技术协同创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1—4月,共开展党建联建活动20场次,参与人数达263人次。
构建矩阵“强磁场”,激发品牌辐射新效应。高新区将品牌创建作为提升党建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推动“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一是标准化建设“强根基”。深入实施企业党组织“五个基本”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织密组织体系、建强党员队伍、丰富组织活动等推动三新党组织行有准则、动有依据、做有规范。二是品牌矩阵“亮特色”。围绕“五张红图”,创新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大赛”,为企业搭建“亮特色、展风采、打品牌”综合性平台,打造“一支部一品牌”,进一步激发企业党组织的创新活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升“彝楚高新”党建品牌影响力。三是立体宣导“促共享”。以宣传赋能、服务增效为主线,依托“党建宣传红图”专栏、企业座谈会、专题培训等,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导,广泛推广党建惠企标杆案例,实现党建成果可复制、品牌效应可延伸的良好局面。
校准三单“坐标系”,筑牢政企交往防火墙。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实行“三单对照”责任机制,让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一是划清“边界线”。明确招商引资、项目评审等多个高频场景的“安全行为清单”,划定党员干部参与企业技术研讨、招商对接的“正面清单”12项,列明滥用监管职权、吃拿卡要、乱摊派乱收费、违规干预经营等11项禁止行为,通过“清单式”管理推动交往规范化。二是筑牢“防火墙”。建立政商交往“三张清单”监督平台,完善政商交往和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受理督办机制,构建“直报—督办—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建立“企业服务接待日”,党政领导每月现场办公,按清单规定受理诉求。三是清廉建设“树新风”。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适时邀请企业代表列席党工委涉企议题,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廉洁经营,最大限度扩大清廉建设辐射范围。